项羽为什么称西楚霸王 西楚霸王项羽,兵败最终原因是什么

目录导航:

  1. 项羽为什么称西楚霸王
  2. 西楚霸王项羽,兵败最终原因是什么
  3. 为什么当年楚汉议和后楚迅速灭亡
  4. 项羽为什么会失败
项羽为什么称西楚霸王

项羽叫西楚霸王的原因是项羽定都“彭城”,故号“西楚”,“霸”字为仿效“春秋五霸”而得来,“西楚霸王”是项羽给自己封的名号,项羽是中国古代起义领袖。

项羽是秦朝末年政治家、军事家,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。勇猛好武,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,反抗秦朝。后,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,史称“楚汉之争“。自恃武力,刚愎自用,弑杀楚义帝,猜疑亚父范增,终为刘邦所败。

首先西楚是项羽的大本营。后来项羽在战场上能征善战,在疆场上可以说是叱吒风云的人物。破釜沉舟,以少胜多,一生大战了大大小小几十次,多次获得了胜利。所以,古人称他「有百战百胜之才」。但同时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英雄人物。在秦朝灭亡之后,他就开始自称西楚霸王。

而西楚,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,包括了江汉平原、新首都陈地,还有中原地区的一部分,相比之下,另外两个地方,南楚和东楚,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,都不如西楚,西楚也就是楚国的核心地带

西楚霸王项羽,兵败最终原因是什么

有志者,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。巨鹿之战,项羽消灭秦军精锐,名扬天下,自号西楚霸王。那么,项羽和刘邦争霸天下,为什么会失败呢?一,刘邦入咸阳,约法三章,结束暴秦统治,深得民心。项羽入咸阳,火烧阿房宫,诛杀前秦遗老,不得人心。二,千古之宴,鸿门宴。是一个杀掉对手的绝好机会,项羽夫人之忍,让刘邦脱钩游走,为自己乌江自刎埋下了伏笔。三,刘邦善于用人,萧何、韩信、张良等文臣武将汇刘邦帐下,为刘邦所用。项羽刚愎自用,一个范增都用不好,何来良言妙策。性格的缺陷,造成团队的缺陷,焉有不败之理。四,刘邦理智,项羽重感情。项羽杀了刘邦的老爸,刘邦还要分一杯羹。项羽为了钟离昧,失信天下;为了虞姬,失去战机。刘邦理智,项王英雄。最终理智打败了英雄。项羽在楚汉之争中,虽败于刘邦,自杀于乌江,但不失为一个大英雄。后人凭吊,杜牧诗曰"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"。李青照诗曰"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"。都是对项羽这个英雄失败的惋惜和凭吊之情。




西楚霸王项羽,可谓天之骄子,高富帅,身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,偏偏斗不过市井无赖之徒刘季,令人叹惜!项羽兵败,败于自己,喜怒无常、杀伐成性,却有妇人之仁,不能发掘人才、信任人才,关键时刻又优柔寡断,当断不断,如下:

一:卿子冠军宋义因评价“被坚执锐,义不如公;坐而运策,公不如义”,便在帐中被斩杀。

二:违背义帝之约,迁逐怀王,政由己出,分封不公。

三:夜坑秦兵,威震诸侯,使人惴恐惮惧而心不服。

四:殷王反楚,项羽派陈平等人出击平定殷地,后因殷地被刘季攻占而发怒,放话尽诛陈平等人,致使陈平逃离,让刘季如虎添翼。

五:韩信数次献策而不用,致使淮阴侯亡楚归汉,活生生给自己找一个劲敌。

六:富贵欲归故乡,劝说者一句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”,项羽就烹了人家,也杜绝了进谏之路。

七:九江王英布骁勇善战,出生入死,却因征兵时称疾不往,不亲自将兵,项羽怨恨在心,最终导致英布归汉。

八:彭越善于游击战,项羽坐视不理,不能收编彭越,使自己在楚汉争霸中首尾受敌,疲于应对。

九:鸿门宴不杀刘季,彭城之战刘季因食乏而求和,都不听从亚父范增之计,没能“宜将剩勇追穷寇”,放虎归山,养成后患。

最终四面楚歌,乌江自刎,“天亡我,非用兵之罪也”,至今令人扼腕!!!

项羽是楚国的名将后代,从小就习武,在打仗方面更是能手,作为名将的后代,在执掌军队这方面可以说是一员大将。在跟随自己的叔叔项梁从楚国地界起兵之后,他所带领的军队一直都是勇猛直前,与秦国的军队作战的时候更是一个人冲在最前面。但是这也是他的一个致命的弱点,有勇无谋说的就是项羽这样的人。而这样的性格更是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惨死。

在自己叔叔的带领下,项羽和刘邦的军队联合起来对秦军进行了围剿,并且顺利的打败了秦军的主力军队,而这个时候的秦国国都咸阳城可以说是空虚的,于是项羽就和刘邦约定谁先能打进咸阳城,最终是项羽打进了咸阳城,但是在进城之后他对秦国的参与势力进行大肆的屠杀,并且一味的抢劫和放火,而刘邦跟随在项羽的后面进入咸阳城之后就开始收拢秦国的军队,并且对那些受到惊吓的平民百姓进行安抚。

最终项羽是满载而归,收获了很多的物资和奇珍异宝,而刘邦则是收拢了大部分的秦国残余军队,在后来的楚汉之争中,项羽更是一股脑的横冲直撞,但是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成为了整个楚国的统治者,作为统治者不应该去前线作战的,所以为什么说项羽这个人只适合做一个将军。最终项羽被自己的自负所害死,而刘邦则获得大胜。

项羽志不在天下,而是复仇而已。

刘邦比他先打进咸阳宫,但是没有拿老百姓一针一线,没有烧杀掠抢。可见刘邦是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臣民,善待他人,所以也得到老百姓的拥护。

项羽火烧阿房宫,可以说是烧杀掠抢,心狠手辣。水可载舟,也可覆舟。

还有一点,项羽心胸狭窄,容不下身边有才华的人,自负过头,疑心太重。身边的得力干将都离他而去...

所以,结局已然注定

为什么当年楚汉议和后楚迅速灭亡

楚汉议和后楚迅速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首先,楚汉战争初期,项羽军队实力强大,多次取得大胜,而刘邦军队实力相对较弱。但在战争的后期,刘邦军队逐渐壮大,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谋略和战术,最终战胜了项羽。其次,楚汉议和后,楚国失去了与汉国的盟友关系,同时也失去了对汉国的控制力。这使得楚国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处于弱势地位,难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。最终,楚国在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,导致了楚国的灭亡。

项羽为什么会失败

项羽失败主要是三点:

一,心态不正。

项羽少时国破家亡,有复仇者人格。心理伤痕大,报复心重一怒则发,故多烧杀。历史上多次屠城,这导致其大失民心,群众关系没搞好。

观项羽一生,因为心理创伤。用人只重用项氏族人与小伙伴,待人才不能尽用。始终缺天下之主的从容气度,心量不广难容天下人才。

二,知识不全。

项羽少时读书不精。治天下的书读的不多,兵书也未读全。项羽用人不当源于少知识,用兵上布局不妥源于兵法上有缺。

因其天赋高,打一打刘邦英布还能占上风。碰到同样有天才又熟知兵法的韩信,就没有办法大败收场。

三,自省不足。

项王易怒,怒则杀人。史记上记载了项羽易怒杀人的例子。

关中时有人劝留关中。项王不听。此人讥项羽,项王怒而烹之。此外还有烹敌将之母等。

一怒杀人,忍耐上大不足,未见自省功夫。

太容易被激怒,情绪蒙蔽心智,大弱点。情绪失控是心智不足的表现,一失控则为人所趁。

范增之所以被逐,也是因敌人抓住项王弱点,一计则成。

刘邦方多人杰,项王有此三弱点,安能不败。

一切源于心态。

项羽作为历史上的英雄,英雄之路之所以只到三十一岁,心性上修炼不足是一切之源。


两个同样是起义讨伐秦二世暴政的领头人,为何结局却有些天壤之别?

是什么让威风堂堂的霸王"无颜面见江东父老"最终落得个"自刎乌江"的悲惨下场?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,西楚霸王项羽失败的原因。

原因一,项羽的兵被称为有"四十万精兵",但真正属于自己的亲兵的却只占有不到五分之一,在这种情况下,军队的掌控能力不能完全把握着,对于一个大将军,一个领导人无疑是一种威胁。

原因二,项羽是个顽固的习武之人。

你可能会说,项羽是个习武之人为什么会造成他的失败呢?

的确,项羽是个所向披靡的英雄,但是他只会武功,其他方面的斗争却处于弱势地位。

他是去和刘邦争天下,争皇位的人,试问一个只知道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,如何去争天下,争皇位?他如何去靠取武力来了解民心所向,从而得到民心?

打仗,项羽确实是一个高手,但是这天下,还非得是一个文武双全,用得计谋之人才能久坐。

原因三,民心。上面说到了,项羽只会武力得不到民心,为什么呢?举例来说吧,项羽在起义中多次采用的是屠城的方式,那么多无辜的秦国子民究竟犯了什么罪,竟然惹来如此杀身之祸!

如此得到的土地,得到的不过是一座城池,一座城池的建筑,人民如何去爱戴他,推举他?从他火烧阿房宫也可以看出,他根本得不到民心,项羽想要的东西只是靠古老笨拙又残忍的方式得来的,这和秦二世的暴政又有什么分别呢?

我相信当时的秦国子民也是这么想的。

原因四,不听谏言。

有古文为据:韩生说项羽曰:“关中阻山带河,四塞之地,地肥饶,可都以霸。”

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,又心思东归,曰: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!”韩生退曰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!”项羽闻之,烹韩生。也就是说,项羽在屠杀咸阳城的时候不仅杀死了秦二世,还做了很多丧尽天良的坏事,让百姓们对他很失望

韩生就来劝项羽,项羽不听,韩生感叹道:"都说这楚人就像是带着帽子的猴子一样,原来真是如此啊!

"项羽一听不高兴马上就杀了韩生。对于不听谏言的领导者,人们往往是不信任的,有人愿意站出来劝谏领导者是一件勇敢的事情,但是领导者不听取,到最后没人愿意站出来说真话

每个臣子说的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话,那么这个组织离失败也不远了。

以上就是我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,霸王项羽虽然存在着许多缺点,但他能成为西楚霸王,能够让后世铭记,肯定也是有他的优点的

我们下次再来谈一谈这个威武霸王的优点吧。




1、价值取向导致

项羽出身贵族,而且是武将世家,处事风格常以武者风范,不太顾及他人的看法。相比之下,刘邦待人处事则比项羽更加谨慎。

2、谋士的个人关系

刘邦身边的谋士,有很多都是其在沛县的旧识,而且出身不高。项羽由于其出身的原因,只和幸存下来的贵族交往密切,而这些贵族在秦灭六国后大多受到重创,所以其领导层先天数量就不及刘邦。

3、项羽本人的才能过高导致

项羽个人才能过高,导致下属自认出谋不及项羽,所以真正说话的人比较少。但刘邦却是在下属眼中才干平平,领导层中的人更敢说话。

总的来说,项羽失败的原因就是:主观上的价值观导致的不肯拐弯,客观上的个人才能导致的个人崇拜;而刘邦正好相反。

“羽之神勇,千古无二”这句话是评价西楚霸王项羽的。项羽的勇猛确实是人如其名,流传了千百年。最初刘邦的实力和项羽比起来那简直就没有什么可比性。但是最后反而被弱小的刘邦打败,最后兵败自刎乌江。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发生,是项羽的实力不如刘邦还是有其他原因?

项羽之所以会失掉天下其实有很多原因。

其一,妇人之仁,不善于抓住机会。

“妇人之仁”这可能是大部分人对项羽的看法。因为他本来有很多次机会都可以除掉弱小的刘邦,但是这些机会都被项羽错失了。

“鸿门宴”本来是可以除掉刘邦的绝佳机会,可是就因为项羽的犹豫不决放走了刘邦,给了刘邦壮大的机会。这是项羽最后可以除掉刘邦的机会。项羽的亚父在刘邦逃走后当场就说:“日后夺项羽天下的人,必定是刘邦”,凭范增的智慧,他早就看出来刘邦志在天下。刘邦本来就是市井出身,在攻打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,但是在攻进咸阳后非常的规矩守法。就凭借这一点范增就看出来刘邦的志向,所以他多次劝说项羽趁早杀掉刘邦。然而项羽并不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。

其二,性格多疑,不善于知人善用。这一点项羽跟刘邦差的不只是一点点,项羽手下的人才本来就不多,范增算是主要的谋士,如果项羽能听范增的话,项羽的赢面还是非常的大。然而项羽仅仅一个范增,他还不知道用。

项羽是属于那种单方面非常的强,而一些为人处世等综合能力就非常的弱了。这其实也不能太怪项羽,毕竟项羽从小出生富贵人家,社会经验比较欠缺,那时候也就不到三十岁。刘邦那时候都四十多岁了,而且还刘邦从小就游荡于市井之中,为人处世的经验肯定比项羽丰富的多。

反观刘邦在这方面就非常的出众,知人善用,厚黑学学的还非常的到位,大家都很愿意为自己卖命。这些项羽都不具备,但是这些反而是夺得天下的重要素质。

一个是在社会上混的老头子,一个是才开始混社会的年轻人。两个人的成长经历及其性格年龄都决定了他们最后的结局。

如果反过来项羽四十岁,刘邦二十几岁。那最终的结果可能又会不一样,多出来的十几年也许有足够多的事情去磨练项羽的性格,可能更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。这样就不会年少轻狂,心高气傲。

总之成名太早不一定是一件好事,至少对大多数人来说。项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少年得志,称霸天下。如果你我面对这样的局面,也不一定会做得更好。

人的成功与失败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,是有多方面原因在里面的,自身原因、外界因素加上那么一丢丢的运气。